关于建立“中文+职业教育‘语言桥’
特色实践基地”的情况说明
为做好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外人文交流工作,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对外开放,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,学校拟建立“中文+职业教育‘语言桥’特色实践基地”。
一、简介
拟上会议题名称:关于建立“中文+职业教育‘语言桥’特色实践基地”的情况说明
实施单位:通识教育学院
涉及单位:合作发展处、教师工作处、计财处
校外合作方:中文联盟/五洲汉风网络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,来华在线(武汉)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完成时间:2025年7月
拟投入资金:咸宁职院“中文+职业教育”数字化实践平台15万(2年合作期)+《国际中文教师证书》(CTCSOL)考试培训约9万(第一批按5人计算),共计约24万元(具体见方案)
二、背景分析
(一)政策背景
1.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基础相对薄弱,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。自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发起以来,职业教育“走出去”,实施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教育,培养一批会中文、懂中国文化、了解中国技术的海外本土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。
2.《咸宁职业技术学院“十四五”事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中提出“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,推进‘中文+职业技能’项目,密切与‘一带一路’国家合作,吸引外国学生来咸留学”工作任务。
(二)以往工作情况
1.具备中外人文交流基础。学校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建设单位,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约占20%,与26个国家有过互访或交流;加入6个国际职业教育联盟或协会,与10余家海外中资企业或有海外业务的国内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2.服务“一带一路”成效显著。2018-2019年,学校3次“请进来”高效开展援外培训,在来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31个发展中国家的107名学员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,并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培训;6名专任教师“走出去”积极参与国际援教和宣传中国茶,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互鉴,提升了服务国际职教能力。
3.启动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项目。2023年,学校与老挝LM教育有限公司签署了国际教育项目合作协议书,共同开展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合作项目,联办了为期4周的汉语培训。23名学员通过培训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,能够利用自然拼读进行问候和简单对话,并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了解。
(三)现状分析
学校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的推进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项目建设工作因三年疫情搁置。2023年,学校获“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”省级立项及国家级推荐,根据“双高”建设要求,亟需通过“走出去”或“请进来”,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。
学校近年才启动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合作,还未实质性以“中文+”为切入点开展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师资培训、开设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学历/培训课程、开发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教学资源等,共建“中文+职业教育‘语言桥’特色实践基地”,实施“中文+”人才培养的任务迫在眉睫、任重道远。
三、目标任务及可行性论证
(一)总体目标任务
建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“中文+职业教育‘语言桥’特色实践基地”,推动中文、中国传统和特色文化在国内外传播,培养大批“会中文、懂技术、通文化”的国际人才。
(二)具体目标任务
1.2024年搭建中文联盟子平台--咸宁职院“中文+职业教育”数字化实践平台,启动基地建设和校内师资培训,力争挂牌。
2.2025-2026年拟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:一是承接国内需要提升汉语(教学)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员来基地接受相关培训;二是承接 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师生和企业员工来基地接受“中文+”培训;三是选派教师承担国际汉语和“中文+”授课以及赴外支教,传播中国文化,参与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建设。
(二)可行性论证
基地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,各专业以此为依托开设“中文+”国际生专班,培养知华友华、懂中文、善技能的本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既契合“一带一路”需求,又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。学校设立了国际化办学专项资金,具备实施“中文+”项目的软硬件条件,并已合法合规启动了与老挝LM教育有限公司的合作,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汉语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。
(三)师资情况与困难分析
建立基地首先需要培养一支取得CTCSOL的教学团队。根据人事处汉语师资摸底,我校汉语类专业师资63人,其中非教学岗位、年龄50岁及以上、劳务派遣身份的教师44人;具备汉语教学经历的专任教师19人,其中40岁以下5人(硕士1人、本科4人),41岁至49岁14人(硕士9人、本科5人)。具体如下:

当前学校没有海外留学/访学背景的汉语教师,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积累不够,无证无教学经验。通识教育学院没有国际汉语专业毕业的科班教师,单个院部难以培养和形成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团队和支教团队,同时也没有人愿意赴外支教。
(四)解决措施
1.2024年7月,在全校范围内遴选第一批共5名教师参加校外合作方组织的《国际中文教师证书》考试培训,受训教师差旅费报销以最终取得CTCSOL证书为准。
2.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、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的新教师作为“中文+”国际生专班的师资储备。
3.了解海外受众对象培训诉求,如专业方向、从事的行业等,根据诉求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条件的或取得CTCSOL证书的教师赴外支教。
4.相关职能部门参照教育厅外派支教政策和对外汉语教学政策,制定赴外支教和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培训教师的激励制度或文件,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。
四、相关单位商讨意见
(一)校内涉及单位意见
通识教育学院、教师工作处、合作发展处经过沟通协商,并报校领导审批后一致认为:
1.“中文+职业教育‘语言桥’特色实践基地”建设需选拔综合素质好、中文基础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青年汉语教师组成团队进行培育。学校具备创建基地的条件,可根据“中文+”国际生专班需要,出台对外汉语教学、教研的优惠政策。
2.“中文+职业教育‘语言桥’特色实践基地”挂牌需搭建咸宁职院“中文+职业教育”数字化实践平台。学校入驻中文联盟“中文+职业教育”综合服务云平台后,可以满足国际中文教育、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教学和管理需求。
(二)合作单位情况
“中文联盟”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所属品牌,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委托五洲汉风网络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运营。中文联盟平台(www.chineseplus.net)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中文教育云服务平台,旨在聚集全球渠道、课程、技术、产品、服务等资源,为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校、机构、教师和中文学习者提供线上教学及辅助服务,以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手段,推动中文人人、时时、处处可学可用、易学易用。截至目前,中文联盟平台开设在线课程3万余节,与162个国家1600多所学校、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为47个国家搭建100多个中文学习平台,在28个国家设立36家“网络中文课堂”,中文联盟平台注册学员总数达1000多万,覆盖全球202个国家(地区)。
五洲汉风网络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(简称“五洲网络”)成立于2009年,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直属国有企业(部属企业),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。五洲网络长期致力于中国语言文化推广、国际中文教师培养、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,帮助世界各国学习者更好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学习中国语言文化,向各界提供中文学习、中国文化课程服务、国际中文教师及志愿者培训、各国中文学习者培训、中文+职业技能培训、国际中文教育云服务平台开发运营、“网络中文课堂”“国际中文日”项目运营、“汉语桥”等品牌项目以及“世界中文大会”等重大国际会议的技术支持服务等。
来华在线(武汉)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来华在线”)在全球各国开设中文培训中心及留学中国预科基地,旨在延揽更多优质国际生源来华留学;贴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国情,为各国人文交流、职教体系建设搭建新桥梁,对接海外中资企业需求,服务出海企业。目前已在越南、加拿大、老挝、摩洛哥、肯尼亚、喀麦隆、巴西等10多个国家开设直营中文培训中心及留学中国预科基地。
五、建议
1.中文+职业教育“语言桥”特色实践基地拟在新产业公共实训基地选址。
2.“中文+职业教育”综合服务云平台需要填报“院校入驻所需信息”,分工如下:校办负责学校介绍;招生就业工作处负责招生专业;通识教育学院负责填报信息的翻译和统稿。
3.由教师工作处统一安排培养培训中文+职业教育“语言桥”特色实践基地的师资。
六、方案简介(单列)